close

  11月4日,第六屆全國數控技能大賽決賽開幕式在北京工業技師學院舉行。在會場,一個看起來很沉穩的男孩代表參賽選手進行宣誓,他的一舉一動時刻吸引著媒體記者們的眼球。他就是3年前棄北大讀技校的周浩。(11月17日《中國青年報》)
  首先請別把高校教育一棒子打死。“棄北大讀技校”新聞甫一推出,立刻有評論習慣性地把高校教育狠狠地踩在地上,他們舉出大學生室內開關都不會用、把水稻當韭菜等老生常談,知識無用論瞬間甚囂塵上。
  在本領恐慌的年代,高校教育的身上必然會有時代的招呼。從近來高校改革傾向於職業教育的趨勢來說,政策制定者是有這方面的考慮的。然而,習慣性地口誅筆伐,也會讓教育改革有著矯枉過正的風險。
  大學生回爐到技工學校早已經不是新聞,在市場起到資源配置決定性作用的前提下,教育生產線提供的人才產品,將最終得到市場的檢驗。而一直以來,人才需求市場的冰火兩重天早已經是見怪不怪:本科生就業碰到專業和需求的瓶頸,但另一方面很多企業在實際操作人才的用工荒中度日如年。所以,已有很多本科生先知先覺地進入到技工學校,用再充電的方式加強自己的就業本領。
  而周浩的行為,完全不屬於市場倒逼的結果,在他的身上體現的矛盾是“興趣和父命”。如果當初周浩家長聽從他本人的意願,選擇去報考北京航空航天大學,用實用性強的操作課程來滿足自己的興趣發揮,或許就沒有北京工業技師學院的劇情發展。而周浩父母的理由是“高分不報考北大就是浪費”,在這樣強硬又世俗的語境下,周浩本身其實並沒有太大的選擇性。
  雖然事後周浩用“棄北大讀技校”來堅持自己的人生選擇,但繞過的彎、浪費的時間成本不可謂不大。在新聞中也可以得知,周浩父親也是在大學工作,對於大學教育的具體培養目標自然心中有數。在孩子已經表現出強烈的渴望實踐操作的意願之時,如果僅憑著學校名氣而進行“拉郎配”,其結果很可能就是南轅北轍。
  當然有個大前提就是,每個高考生在選擇學校和專業的時候,很多都不可能根據自己的愛好興趣來“私人定製”。大學專業的設定都是寬口徑,學術教養和素質培養是放在第一位,同時在教育過程中進行金字塔式的傳道授業。這其中,家長會用跨越式的眼光看到四年之火的就業和人生前景,卻忽略到大學課程和子女的磨合。這種把主要的被教育者意願排查在外的“間隙配好”,恐怕也需要好好問責一番。
  文/謝偉鋒
  
  (辣味時評,一掃就行!歡迎各位親愛的作者關註紅辣椒評論官方微信!同時官方微信平臺將不斷推薦展示優秀作者!)  (原標題:“棄北大讀技校”該問責的應該是家長)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phmz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